被世界文明史上譽為群經之首《周易》,就是總結自然規律的自然科學。《周易》分為“經 ”與“傳”兩部分。“經”指古經;“傳”指現存最早對經文的注解,又稱《易傳》共十篇。相
傳為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論,是《周易》 最古老.最權威的注釋。


《易經》是一部偉大的哲學著作:沒有經的哲學基礎,就沒有傳的哲學體系;有了傳的推闡發揮,經的哲學更加顯明昭著。這就是互為生輝,又各具迥然不同的風格。
中華文明,肇始于《河圖》.《洛書》及《周易》。那么《周易》何書也?孔子說:易與天地準,故能彌綸天地之道。《四庫全書*總目提要》:“易道廣大,無所不包,旁及天文,地理,樂
律,兵法,韻學,算術,以逮方外之爐火,皆可援易為說。
《周易》包括象,數,理,占四方面,一句話,它是研究宇宙萬物周期規律變化的學問。它從周期運動的時空結構入手,來探索物質世界(即天地神人萬物)盛衰沉浮,生長收藏規律,因
此成為世界上唯一具有普適規律的基本理論。具體而言,書中有一條主線,四個體系:一條主線是:一陰一陽,錯綜有致,天人合一,萬物一體大規律。

四個體系是:天衣無縫,精巧絕倫的符號體系;空前絕后,博大精深的哲學體系;淵源深厚,千古絕唱的天文歷法數理體系;獨一無二,神妙莫測的實證科學(預測)體系。這一條主線,
四個體系雖各具特色,又融于一體。總之,它既宏觀又微觀,既抽象又具體,理論與實踐并行,學問與操作合一。具有統一性,簡單性,無限性,和諧性,系統性,全息性的特點,成為中
國傳統文化天人合一觀念的淵源。

建筑風水文化的淵源
人的居住空間環境因素中的陽光,空氣,水,土地等自然環境因素,實際上是我們中華民族人類先祖在進化過程中,認識自然.了解自然.懂得自然.利用自然的智慧結晶———中華文明。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