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問曰:合人形以法四時五行而治,何如而從?何如而逆?得失之意,愿聞其事。岐伯對曰:五行者,金、木、水、火、土也,更貴更賤,以知死生,以決成敗,而定五藏之氣,間甚之時,死生之期也。
帝曰:愿卒聞之。岐伯曰:肝主春,足厥陰、少陽主治,其日甲乙;肝苦急,急食甘以緩之。心主夏,手少陰、太陽主治,其日丙丁;心苦緩,急食酸以收之。脾主長夏,足太陰、陽明主治,其日戊己;脾苦濕,急食苦以燥之。肺主秋,手太陰、陽明主治,其日庚辛;肺苦氣上逆,急食苦以泄之。腎主冬,足少陰、太陽主治,其日壬癸;腎苦燥,急食辛以潤之。開腠理,致津液,通氣也。


病在肝,愈于夏;夏不愈,甚于秋;秋不死,持于冬,起于春,禁當風。肝病者,愈在丙丁;丙丁不愈,加于庚辛;庚辛不死,持于壬癸,起于甲乙。肝病者,平旦慧,下晡甚,夜半靜。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用辛補之,酸瀉之。
病在心,愈在長夏;長夏不愈,甚于冬;冬不死,持于春,起于夏,禁溫食熱衣。心病者,愈在戊己;戊己不愈,加于壬癸;壬癸不死,持于甲乙,起于丙丁。心病者,日中慧,夜半甚,平旦靜。心欲耎,急食咸以耎之,用咸補之,甘瀉之。
病在脾,愈在秋;秋不愈,甚于春;春不死,持于夏,起于長夏,禁溫食飽食、濕地濡衣。脾病者,愈在庚辛;庚辛不愈,加于甲乙;甲乙不死,持于丙丁,起于戊己。脾病者,日昳慧,日出甚,下晡靜。脾欲緩,急食甘以緩之,用苦瀉之,甘補之。
病在肺,愈在冬;冬不愈,甚于夏;夏不死,持于長夏,起于秋,禁寒飲食寒衣。肺病者,愈在壬癸;壬癸不愈,加于丙丁;丙丁不死,持于戊己,起于庚辛。肺病者,下晡慧,日中甚,夜半靜。肺欲收,急食酸以收之,用酸補之,辛瀉之。
病在腎,愈在春;春不愈,甚于長夏;長夏不死,持于秋,起于冬,禁犯焠熱食溫灸衣。腎病者,愈在甲乙;甲乙不愈,甚于戊己;戊己不死,持于庚辛,起于壬癸。腎病者,夜半慧,四季甚,下晡靜。腎欲堅,急食苦以堅之,用苦補之,咸瀉之。
夫邪氣之客于身也,以勝相加,至其所生而愈,至其所不勝而甚,至于所生而持,自得其位而起。必先定五藏之脈,乃可言間甚之時,死生之期也。
中醫實際是利用易經陰陽五行的原理闡述人體生理機能,預防并治療疾病的科學。唐代大醫學家孫思藐說過,不知易,不足以言太醫。命局中的疾病應對應中醫診斷的病。
這是摘錄本門莫亞風水研究院弟子論壇中的中醫知識分享,完美的把四柱中的陰陽五行運用于中醫治病是何等的絕妙。在本門弟子中已有不少學習中醫的醫生完美的把八字五行與中醫結合看病,不但看病準,還針對性強,治病效果佳,相關文章請待后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