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風水學之龍脈的穿帳、過峽、束氣
龍脈從祖山到父母山到穴星,龍脈停止的地方為龍頭,龍脈開始的地方為龍尾,低處為頭,高處為尾。這里說的龍頭、龍尾并不是指的龍的形狀,而是指龍脈脈氣止在哪里,因為傳統風水學認為龍脈脈氣是在山脊里從高往低運行的,所以把脈氣的止盡處叫龍頭。
從整個龍脈自身形態看,龍脈高低起伏,兩山之間的狹長連接處就是穿帳、過峽和束氣處,穿帳、過峽和束氣實質上指的是同一個地方。(如圖一所示)
束,聚成一條的東西。以龍脈自身看,龍脈由粗變細再變粗,脈氣在細的地方被聚成了一條,因此叫“束氣”。
如果站在龍脈的止盡處穴星回頭看束氣處則是從兩邊山中穿過而來,猶如一個人從橫帳中穿出,故形象地叫“穿帳”。
如果站在空中看束氣處,兩邊護送之山形成了峽谷,龍脈脈氣穿過峽谷,故曰“過峽”。
傳統風水學認為,如果束氣之處斷裂則穿帳不成功,前面之龍則為死龍。過峽、穿帳兩邊要有護送之龍該龍脈才是真龍、活龍。如果束氣處左右沒有護送之龍或束氣處被截斷,則過峽不成功。(如圖二所示)
準確地講,兩個山頭凹下去的地方都叫過峽。龍脈脈氣的運行猶如皇帝出行,需要前呼后擁、左右保護,否則皇帝既不顯皇家氣派又危險。傳統風水學把人世間的三綱五常、君臣父子的等級觀念帶到了風水學里來,實質上人倫道德的觀念和風水學的理論是風馬牛不相及的。人文道德的東西屬于社會科學,用人文科學社會科學來解讀自然科學本身就是荒謬的。就像地下有沒有石油和社會制度沒有任何關系,自然災害和人倫道德也沒有關系。